清晨的薄雾中配资专家门户,博罗县泰美镇新塘村的连片菜田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30多位村民正弯腰采收翠绿的树仔菜,分拣装箱后,一辆辆满载的货车沿着崭新的村道缓缓驶出,驶向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城市的农贸市场。
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通过村企联动创新模式,新塘村与惠州市绿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盘活闲置土地,不仅让荒地重焕生机,更带动村民实现“租金+务工”双增收,探索出一条政企联动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实践路径。
村委破“局” 荒地流转
“这块地以前是撂荒地,村民会零零星星种点香蕉,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新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建周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整齐划一的菜田,语气里满是感慨。2023年底,钟建周在一次外出考察时偶然发现了树仔菜这一特色蔬菜品种,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让他眼前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们村的土地条件良好,如果能引进这个品种,就能盘活这片撂荒地。”
但让梦想照进现实并不容易。为了引进这个项目,钟建周带领村委班子和村小组干部们开启了“马拉松式”攻坚: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反复与企业对接洽谈,更挨家挨户给村民算“明白账”。“企业怕土地流转不稳,村民担心收益没保障,我们就反复上门走访,为村民讲政策、算收益,硬是用脚板磨破了大家的顾虑。”如今,这片曾经的撂荒地不仅重焕生机,更成了村民的“聚宝盆”。
钟建周(左一)积极带领村委班子成员促成树仔菜种植项目落地新塘村
土地流转是项目落地的关键一环。新塘村创新采用“村民土地交小组打包、村委统一挂网发包”的模式,既保障了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又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和村民均“少操心、更放心”。经过不懈努力,2025年2月,新塘村村委与企业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并开始第一期约75亩的树仔菜种植;今年5月,200亩撂荒地全部完成树仔菜种植。
如今,站在村口眺望,昔日的荒草之地变成了错落有致的蔬菜基地,田埂上的灌溉管道整齐排列,水泥路直通田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在村里走上一圈,看到的是绿油油的菜田,闻到的是泥土的清香,村民们路过都忍不住多瞅几眼,心里别提多舒畅了。”钟建周笑着说。
树仔菜种植基地航拍
项目的落地,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钟建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亩地的土地,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约40万元的租金收入,这些钱将全部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村民们不仅能拿到土地租金,还能在基地打工挣钱,一举两得。”
企业搭手 打造产销链条
“之所以选择新塘村,首先是看中了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惠州市绿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严立宇指着远处的群山介绍道,“这里群山环抱,中间还有一个专门用于灌溉的水库,周边没有任何工业企业,水质完全没有污染,用这样的水灌溉蔬菜,品质自然有保障。”
除了优质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是该企业选址新塘村的重要原因。“基地距离长深高速泰美站出口只有几分钟车程,蔬菜采摘后能迅速装车,两小时内就能送到深圳、广州等地的批发市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鲜度。”严立宇说,这为树仔菜的销售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树仔菜种植基地
走进该种植基地,记者看到,200亩土地被划分为三大片区,每片区均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一期75亩的树仔菜已进入采收期,每天的采摘量和出货量稳定保持在300斤左右。”严立宇介绍道,“二期有125亩,预计在8月中下旬进入丰产期,到时候每天的采摘量能达到1000斤以上。”
树仔菜之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密不可分。“树仔菜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还有丰富的蛋白质,不仅能降血压,对肝脏也有保护作用,还有通便的功效,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绿色蔬菜。”严立宇说,树仔菜的烹饪方法很简单,清炒、上汤、凉拌都很美味,因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该企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上我们入驻了多个蔬菜销售平台,线下则直接对接深圳、广州的蔬菜经销商和批发商,同时供应本地的一些饭店。”严立宇介绍道,目前树仔菜的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
采摘树仔菜
对于未来的发展,该企业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计划在新鲜蔬菜的基础上,开展深加工业务,把树仔菜做成面条、预制菜、酸菜等产品,进一步提升附加值。”严立宇说,“我们还打算与村里的农户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农户负责种植,公司统一收购,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此外,该企业还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洽谈合作,希望通过预制菜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市场。
村民受益 实现家门口就业
树仔菜种植基地的落成,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们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据了解,基地每天有30名附近村民在这里务工,“我们根据树仔菜的生长情况安排工作,比如施肥、喷淋、除草、采摘等,每天由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工作。”严立宇说。
“我在这里做了4个多月了,每天有活就过来,挺好的。”正麻利地采摘树仔菜的58岁村民钟凤娣,是土生土长的新塘村人,她说,以前村里的土地主要种植香蕉,收入微薄。自从蔬菜种植基地落成后,她便成了这里的常客。“早上7点半开始干活,天气热时从早上6点到11点,下午3点到6点,工作时间比较灵活。”钟凤娣说,“老板人很好,经常送菜给我们,树仔菜炒猪肉特别香,又甜又爽口。”
当地村民钟凤娣在基地务工
钟凤娣表示,在这里工作,不仅有了稳定的家庭经济收入,还能兼顾家庭。“以前想挣钱就得去外地打工,家里的老人孩子都顾不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天下班还能给家人做晚饭,心里踏实多了。感觉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钟凤娣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留意到,在基地里务工的村民,除了妇女,还有年过六旬的老人。“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土地没人种。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在基地干活,每天有说有笑,村里也热闹起来了。”一位正在分拣树仔菜的老人告诉记者。
村民的生活变化,钟建周看在眼里。“以前荒地长草,现在村民都在基地忙活,整个村的面貌变得生机勃勃。”他说,“下一步,我们还会和企业进一步合作,盘活周边更多的闲置土地,让更多村民受益。”
树仔菜嫩芽
从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到生机勃勃的蔬菜基地,从村民的顾虑重重到积极参与,新塘村的蜕变见证了政企联动的强大力量。随着二期蔬菜进入丰产期,以及深加工项目的逐步推进,相信这片土地将孕育更多的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新塘村,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富裕、乡村美丽的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建宝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